“心理學”這個名稱常被人誤解,心理學門其原因就在于:在歷史演變中,什學多次都是心理學門舊瓶裝入新酒的形式,只換內容,什學不改名稱,心理學門因而使人們對心理學有了多種多樣的什學理解,卻不能確知“心理”二字的心理學門涵義。
以現(xiàn)代心理學的什學觀點,心理學可以說是心理學門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。心理學源于西方哲學,什學而西方哲學則源于兩千多年前的心理學門希臘。蘇格拉底、什學柏拉圖、心理學門亞里士多德等哲人,什學都把“心”的心理學門探討,視為哲學的主要問題之一。到了19世紀末,受生物科學的影響,心理學才開始脫離哲學,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。此后,心理學的內容不斷變更,但名稱仍舊不改。在英文中,表示心理學的單詞psychology ,是由希臘文中的psyche與logos兩字演變而成;前者意指“靈魂”,后者意指“講述”,合起來就是:心理學是闡述心靈的學問。這一界定不含科學概念,只具有哲學意義。到19世紀末,科學心理學萌芽,心理學一度被界定為:心理學是研究心理活動的科學。至此,心理學開始被列入科學的范疇。
從隸屬于哲學到開始被視為科學,心理學在內容上只涉及了人的精神或心理方面的問題。
到了20世紀20—60年代期間,心理學又被界定為:心理學是研究行為的科學。行為是指可以觀察到的外顯活動。這一界定一直維持了四十多年,直到70年代才又改為:心理學是對行為和心理歷程的科學研究。這一新的界定修正了對行為的偏重,加上了“心理歷程”,意指“內外兼顧”,這也正是現(xiàn)代心理學的特征。
copyright © 2023 powered by sitemap 滬ICP備2023027389號-70